本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研究结果表明,反流性咽喉炎是多种因素及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病机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推测可能与屏障结构功能障碍、咽喉部抗酸能力较弱、迷走神经反射、生活饮食习惯欠佳、精神抑郁或紧张等有关。
1、屏障结构功能障碍(如食管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造成损伤。
2、咽喉部抗酸能力较弱,咽喉黏膜缺乏食管黏膜表面的抗酸保护机制,反流的胃蛋白酶和酸性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咽喉的黏膜,造成损伤,导致咽部不适。
3、迷走神经反射,反流物刺激食管远端发生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以引起清嗓及慢性咳嗽,损伤声带黏膜。
4、生活饮食习惯欠佳、精神抑郁或紧张等也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被认为是胃酸反流的诱因之一。
6、幽门螺杆菌感染。
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胃液反流回咽部,刺激损伤该处黏膜而造成的。正常人在进食后,食物进入胃里,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就会关闭,阻止食物和胃液反流。但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由于其括约肌松弛,使得单向开关的作用失败或食管的蠕动能力下降,胃液就容易反流到食管、咽喉部,刺激灼伤黏膜,引起咽部不适,尤其是饭后平躺时,胃酸更容易反流,症状也更加明显。
一、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
该病症状复杂多变,通常会出现感觉咽部有异物或在咽底部有压迫或阻塞等不适;患者声音嘶哑,发音变得困难;还会出现慢性咳嗽,且多为刺激性干咳。除了以上几种最常见的症状外,其他还会出现清嗓、咽痛、呼吸困难、口臭、咽部黏性分泌物增多、咽干等症状。通过咽部的内窥镜检查,可以看到喉后部的一些炎症、红斑、水肿等。
二、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
1、较轻度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主要是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做出改变,需要减肥、戒烟酒,减少脂肪类食物、柑橘类水果、碳酸类饮料、红酒及咖啡因的摄入,避免穿紧身衣,少做弯腰俯身等容易增加腹内压的动作,睡前3小时禁食禁饮,垫高床头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2、如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则要采取抑酸治疗,服用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检查,根据医嘱用药,有条件且反复发作者可以考虑行咽喉部胃酸监测,根据情况进行规范的抑酸治疗或手术治疗。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