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原则
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了解肌肉的大致情况,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进行肌电图、肌酶谱、肌活检、脊髓诱发电位测定、血液生化等相关检查。
2、鉴别诊断
需注意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的鉴别,以及肌萎缩与消瘦的鉴别。
肌肉萎缩可以通过医生查体、血常规、影像学检查、肌电图等检查进行诊断。肌肉萎缩引起的病因有很多,可能与遗传因素、外伤、疾病等原因有关系。会出现肌肉无力、体重下降等症状,不同部位的肌肉萎缩出现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目前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的病因采取的治疗措施是不一样的。经过及时的治疗后,还需要配合后期康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观看语音判断肌肉萎缩,需要从肌源性和神经性两个方面进行检测。首先就是观察两侧肌肉的大小、粗细,可以用皮尺进行测量。若是两边肌肉的维度相差较大,就可以基本判定为肌肉萎缩。另外,如果通过肉眼无法判断,还可以通过肌电图来测试,若显示的肌肉张力较弱,甚至消失,也能判断为肌肉萎缩。
观看问答
肌肉萎缩的检查项目主要有神经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等。临床肌肉萎缩主要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造成肌纤维变细、消失,进而造成肌肉组织整体的缩小。肌肉萎缩与自身营养状况以及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系,建议存在肌肉萎缩的患者,在日常要注意饮食营养的跟进,遵循医生指导意见按时服用一些具有营养神经的药物,起到有效的缓解肌肉萎缩的症状。
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哪些1、肌源性肌萎缩,主要是因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因素造成的。
2、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由脊髓以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如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神经损伤、蛛网膜炎、神经炎。
3、废用性肌萎缩,肌肉长期不运动以及全身消耗性疾病引起的。
肌肉萎缩的调理办法有什么
1、饮食调理,保证患者抗病的能力,注意给患者补给一些维生素、高蛋白等营养。
2、针灸调理,对肌肉萎缩部位适当进行一些针灸处理,起到有效的疏通经络的作用。
3、心理调理,对患者进行一些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因疾病的影响,而萌生不良的情绪。
4、药物调理,患者根据症状遵循医嘱用药治疗,起到有效的防止肌肉的变形,肌肉细胞变细,控制病情的发展,起到缩短治疗时间的治愈。
观看文章常有些病人看病时会咨询,自己感觉两边肌肉不对称,但又不知道怎么量,自己肌肉萎缩到底怎么量,其实这牵涉到医学上比较专业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估肌萎缩的问题。一般最常见的小腿肌围的测量就是,拿一把皮尺圈住腿部,目测腿部最丰厚的地方量一下,通过上下移动取最大的值,然后跟对侧的腿部也卡一下,取最大的值后两侧相比较,如确实发现有问题,左边的肌围比右边的肌围少,就证明存在肌萎缩的情况。不管小腿也好大腿也好,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测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左边测量,与右边的测量在同一个高度上会更加准确。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