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肛提肌综合征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肛肠外科 > 肛提肌综合征 > 治疗
肛提肌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原则

肛提肌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肛提肌收缩力及肛管内压力。治疗原则是积极寻找病因和对症治疗,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局部注射药物、心理治疗等。

一般治疗

1、去除不良因素,保持心情顺畅;戒烟、忌酒。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肥腻食物;日常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久坐、久站、久蹲及坐姿不正。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

(1)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可以有效降低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力、缓解疼痛。

(2)抗抑郁药:如盐酸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可应用于部分存在严重心理疾病如心理抑郁、兴趣丧失的患者,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情绪,缓解疼痛的作用也比较显著。

(3)解痉药:如乙酰胆碱等,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患者不适。

(4)止痛药:如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患者疼痛感。

2、外用药物

局部涂抹0.3%的硝酸甘油软膏可以减轻疼痛,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3、吸入药物

吸入沙丁胺醇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缩短剧烈疼痛的持续时间,尤其是对慢性肛门疼痛患者效果更佳。

4、局部注射用药

(1)局部注射肉毒菌素可缓解肠道的痉挛状态,降低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压,引起肌肉的松弛。

(2)可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乙醇、乙酸倍他米松封闭相应骨盆神经(如阴部神经),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不佳。

手术治疗

有部分学者提出切断部分耻骨直肠肌,可缓解疼痛,但可能会引起精细排便功能的丧失等不良反应,所以本病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1、局部按摩

手指按摩肛提肌可以缓解疼痛,局部按摩还可以配合直肠透热治疗、放松训练等其他物理疗法。

2、扩肛疗法

采用手指扩肛、模拟排便或插入栓剂的方法使肛门扩张、括约肌松弛,从而缓解疼痛。

3、温水坐浴

40℃的温水坐浴可以有效降低肛管静息压,缓解疼痛。

4、肌内电刺激

治疗盆底肌肉痉挛引起的肛门直肠疼痛的机制是低频率的振荡电流能够诱导肌肉的自发收缩,使痉挛的肌肉产生疲劳,从而减轻疼痛。

5、超激光疼痛治疗

其机理是松弛肛提肌,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缓解疼痛。

6、生物反馈治疗

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意识不到的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体内变化转变为可以被人察觉的视听信号,通过医生指导和自我训练,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患者通过这种“动作-反馈-学习-再动作”的过程,逐步纠正自身的功能障得。对肛提肌综合征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和止痛药的使用均明显下降,生物反馈可以缓解肛提肌痉挛,打破痉挛周期。在治疗慢性肛门直肠痛时可以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舒张感知能力。

心理治疗

本病患者一部分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治疗时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言语开导患者,伴有抑郁等症状时可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可以配合暗示方法,增强患者对社会和家庭的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解除患者的顾虑,提高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①症状:肛门坠胀疼痛,持续不解或痛如针刺,胸胁胀闷,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②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③方药:失笑散合膈下逐瘀加减。

(2)肝脾不调证

①症状:肛门坠重,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或有呕吐嗳气,大便失调,舌质淡,苔薄腻,脉弦。

②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健牌。

③方药:芍药甘草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3)湿热下注证

①症状:肛门灼痛或有潮湿感,伴大便困难,便时肛门疼痛,或腹部胀痛,口干口臭,纳食差,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②治法:清热利湿,调气行血。

③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4)中气下陷证

①症状:肛门坠胀,体倦乏力,伴有直肠、膀胱或子宫脱垂,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治法:益气健牌,升提固托。

③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外治法

(1)熏洗法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煎汤熏洗肛门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常用的熏洗剂代表方有苦参汤等。常规使用40℃热水与药物混合坐浴,每天2次,30天为1个疗程。

(2)敷药法

可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药膏等药物外敷。

(3)针灸法

常用穴位有长强、八髎、脊中、至阳、命门、腰阳关、百会、太冲、阳陵泉、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阿是穴。可配合电针治疗。

(4)穴位埋线法

长强穴埋入羊肠线,通过穴位的持续刺激可缓解肛门直肠疼痛,有一定疗效。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和针灸。

疾病专区 更多»
便血

便血是指血液跟随粪便一起从肛门中排出的症状,多警示某些重大疾病的产生。便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体内出血、体外出血。体外出血是较为轻微的一种,多由外伤引起...

便秘

便秘是一种消化内科疾病,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的症状。理论上来说,便秘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但近年来随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作频率越来越高,波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