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血液病科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 治疗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无有效对因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为主。重症病例常需输血,输血依赖者可以脾切除,有一定疗效。

对症治疗

输血:由于PK缺陷患者2,3-二磷酸甘油酸蓄积,可有效增加血红蛋白释氧量,慢性贫血过程对贫血缺氧产生一定耐受和适应性,因此是否输血不能以血红蛋白水平做判断,而应根据患者对贫血耐受等临床表现做治疗选择。国外学者主张如果血红蛋白稳定在60g/L-80g/L,可以不输血。但是严重贫血特别是在1岁前需要输血治疗。在感染、妊娠等应激状态加重贫血时也需输血。PK缺乏症孕期一般可以耐受,贫血严重时需要在产前或产后输血。严重贫血孕妇可能出现胎儿发育滞缓,但是孕妇输血似乎不能减轻新生患儿贫血。反复输血可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血源性病原菌感染和铁过载、加重病情,所以要掌握输血指征。

一般治疗

1、对慢性溶血合并溶血危象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的安静和病床的舒适,做好生活护理。

2、对于慢性、中度贫血患者,应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步制定活动计划,使患者能够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1、ATP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病理机制为能量代谢障碍,选用ATP口服制剂,对部分患者改善病症有一定作用。

2、膜稳定剂

维生素E、阿魏酸钠等。PK缺乏症有2,3-二磷酸甘油酸蓄积,影响糖酵解和戊糖通路代谢,间接影响细胞还原状态、细胞内环境和细胞膜的稳定性,膜稳定剂有辅助治疗作用。

3、造血原料药物

叶酸、维生素B12等。增加患者骨髓造红对溶血代偿能力,预防溶血危象。

4、铁螯合剂

去铁胺、去铁酮等。反复输血者应同时应用铁螯合剂,以避免继发铁过载。国外文献报告即使不输血的PK缺乏患者也会发生铁过载,也需要铁螯合剂治疗。

5、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明显升高,≥800×109/L时应服用抗血栓药,防止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

手术治疗

1、脾切除术

(1)疗效:脾切除手术对改善贫血的疗效报道不一,多数切脾者获得明显改善,重度溶血患者术后减少输血量或无需再输血。国外统计PK缺乏症切脾术后可以提高血红蛋白10g/L-30g/L。上海长海医院收治患者中切脾显效者血红蛋白最多可提高60g/L。部分脾栓塞最多将血红蛋白提高20g/L,不能明显改善溶血性贫血症状。

(2)适应证:是否选择切脾术,应视脾大程度、质感、贫血轻重、输血频率来确定。手术适应证主要为不能耐受贫血的患者包括被迫终止妊娠的孕妇、依赖输血的患者和需要做胆囊摘除术的患者(以减少患者分别做两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原则上3岁前不宜手术,除非是依赖输血的重度患儿。患者术前术后均应预防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等细菌性感染。有学者强调术后败血症比反复输血铁过载更危险。

(3)注意:据报道切脾术后仍有可能发生胆结石、再障危象、溶血危象,孕妇切脾后仍可出现先兆子痫、胎儿生长迟滞等。在PK缺乏症患者,切脾术后血小板明显增高持续的时间要长于红细胞膜病切脾术后。如果使用抗肿瘤抗代谢药物(羟基脲、苯丁酸氮芥等)抑制血小板生成,极易造成骨髓抑制,三系造血全面下降,即使停药,贫血恢复时间也很漫长。

2、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济条件允许、治疗条件符合时可以考虑选择。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是对人体现有免疫系统的一种形容,由于这种缺陷造成患者身体上出现严重病变,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临床上被称之为免疫缺陷疾病。根据免疫缺陷的方向...

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的一种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会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影响。贫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诱发贫血的病因。 部分患者出现贫...

溶血

溶血的概念不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溶血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变化,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过程。这种变化可以在生物体内产生,也可在生物体外产生。当这种生活...

相关检查 更多»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平均体积

细胞平均体积指的是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属于血常规中检查中的一项,是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