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无有效对因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为主。重症病例常需输血,输血依赖者可以脾切除,有一定疗效。
对症治疗
输血:由于PK缺陷患者2,3-二磷酸甘油酸蓄积,可有效增加血红蛋白释氧量,慢性贫血过程对贫血缺氧产生一定耐受和适应性,因此是否输血不能以血红蛋白水平做判断,而应根据患者对贫血耐受等临床表现做治疗选择。国外学者主张如果血红蛋白稳定在60g/L-80g/L,可以不输血。但是严重贫血特别是在1岁前需要输血治疗。在感染、妊娠等应激状态加重贫血时也需输血。PK缺乏症孕期一般可以耐受,贫血严重时需要在产前或产后输血。严重贫血孕妇可能出现胎儿发育滞缓,但是孕妇输血似乎不能减轻新生患儿贫血。反复输血可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血源性病原菌感染和铁过载、加重病情,所以要掌握输血指征。
一般治疗
1、对慢性溶血合并溶血危象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的安静和病床的舒适,做好生活护理。
2、对于慢性、中度贫血患者,应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步制定活动计划,使患者能够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1、ATP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病理机制为能量代谢障碍,选用ATP口服制剂,对部分患者改善病症有一定作用。
2、膜稳定剂
维生素E、阿魏酸钠等。PK缺乏症有2,3-二磷酸甘油酸蓄积,影响糖酵解和戊糖通路代谢,间接影响细胞还原状态、细胞内环境和细胞膜的稳定性,膜稳定剂有辅助治疗作用。
3、造血原料药物
叶酸、维生素B12等。增加患者骨髓造红对溶血代偿能力,预防溶血危象。
4、铁螯合剂
去铁胺、去铁酮等。反复输血者应同时应用铁螯合剂,以避免继发铁过载。国外文献报告即使不输血的PK缺乏患者也会发生铁过载,也需要铁螯合剂治疗。
5、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明显升高,≥800×109/L时应服用抗血栓药,防止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
手术治疗
1、脾切除术
(1)疗效:脾切除手术对改善贫血的疗效报道不一,多数切脾者获得明显改善,重度溶血患者术后减少输血量或无需再输血。国外统计PK缺乏症切脾术后可以提高血红蛋白10g/L-30g/L。上海长海医院收治患者中切脾显效者血红蛋白最多可提高60g/L。部分脾栓塞最多将血红蛋白提高20g/L,不能明显改善溶血性贫血症状。
(2)适应证:是否选择切脾术,应视脾大程度、质感、贫血轻重、输血频率来确定。手术适应证主要为不能耐受贫血的患者包括被迫终止妊娠的孕妇、依赖输血的患者和需要做胆囊摘除术的患者(以减少患者分别做两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原则上3岁前不宜手术,除非是依赖输血的重度患儿。患者术前术后均应预防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等细菌性感染。有学者强调术后败血症比反复输血铁过载更危险。
(3)注意:据报道切脾术后仍有可能发生胆结石、再障危象、溶血危象,孕妇切脾后仍可出现先兆子痫、胎儿生长迟滞等。在PK缺乏症患者,切脾术后血小板明显增高持续的时间要长于红细胞膜病切脾术后。如果使用抗肿瘤抗代谢药物(羟基脲、苯丁酸氮芥等)抑制血小板生成,极易造成骨髓抑制,三系造血全面下降,即使停药,贫血恢复时间也很漫长。
2、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济条件允许、治疗条件符合时可以考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