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副伤寒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感染科 > 副伤寒 > 治疗
副伤寒的治疗

治疗原则

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的高热、狂躁、便秘、腹泻等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诊断明确后进行针对的抗菌治疗,主要使用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于在病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对症治疗

1、毒血症的治疗有明显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药物配合下使用激素。对显著鼓肠或腹泻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2、高热的治疗适当应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或头部放置冰袋,不宜滥用退热药,以免虚脱。

3、兴奋狂躁的治疗可适量应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等。

4、便秘的治疗用开塞露塞肛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

5、腹泻的治疗调节饮食,宜少糖少脂肪,可对症处理。不用鸦片制剂,以免减低肠蠕动而引起鼓肠。

6、腹胀的治疗饮食中宜减少牛奶及糖类。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但禁用溴新斯的明类药。

一般治疗

患者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1周左右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药物治疗

主要为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推荐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1、喹诺酮类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副伤寒杆菌(包括耐氯霉素株)有强大抗菌作用。胆汁中其浓度也较高,能口服或注射。临床疗效亦较满意,复发率较低,病后带菌者少。尤其对多重耐药菌株所致伤寒者的治疗,应列为首选药物。儿童慎用,孕妇不宜。不良反应轻,可有胃肠不适、失眠等,一般不影响治疗。

2、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抗副伤寒杆菌作用,尤其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组织与体液以及胆汁中的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良好,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选择。疗程大约2周。通常用药5-7天左右退热。由于需要静脉给药,价格高,不作首选药物。

3、氯霉素敏感的菌株用药后数小时菌血症便可被控制,2-3天内自觉症状改善,5天左右体温可回复正常。必要时最初可用静脉滴注给药,病情改善后改为口服。停药过早易致复发,复发时氯霉素治疗仍然可能有效。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少,若白细胞数减少至2×109/L,应暂停药。偶尔可发生红细胞系统抑制,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等,应立即停药。伴有G6PD缺陷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一般每3-5天复查1次为宜。

4、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对非耐药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本药价廉,可以作为非耐药株伤寒杆菌所致伤寒治疗中的一种选择。磺胺过敏、肝肾功能不良、贫血、粒细胞减少、孕妇等均不宜应用。副作用以恶心、呕吐及皮疹为较常见。

5、阿莫西林对非耐药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

6、慢性带菌者的治疗慢性带菌者的治疗常较困难。一般认为有胆石症或胆囊疾患的慢性带菌者,须同时处理胆囊胆道疾患,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1)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次口服,联合用药,疗程4-6周以上。

(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疗程1-3个月,有一定效果。

(3)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用药后胆汁中的浓度高,可用于治疗慢性带菌者。

手术治疗

对并发化脓性病灶者,如发现脓肿已经形成,可行外科手术排脓并加强抗菌治疗。

其他治疗

1、肠出血严格卧床休息,暂禁饮食或只进少量流质饮食。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与便血情况。适当输液,如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等,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烦躁病人可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使用一般止血药物,并应视出血量之多少、贫血严重程度,适量输血。大量出血在积极的内科处理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肠穿孔应早期诊断,及早处理。病人应予禁食、经鼻胃肠减压,减少肠蠕动。积极加强全身支持治疗,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热量供应。注意抗休克。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加强抗菌治疗措施,控制腹膜炎及原发病。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治疗问题。

3、中毒性心肌炎卧床休息,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改善心肌营养状态的药物。如出现心功能不全,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4、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积极加强抗菌治疗,控制好伤寒杆菌感染的原发病。应予输液、输血,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也可用右旋糖酐40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作腹膜透析或血透析。

相关解析

伤寒热(typhoid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可分为伤寒(typhoid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其中副伤寒通常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A)引起,即临床常见的甲型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在我国流行状况

我国从1995年起在江西等地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甲型副伤寒发病在我国逐年上升,到1999年,广西、浙江、贵州、广东等省相继发生多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2004-2007年,全国有9个省报告了46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占伤寒热暴发疫情的61.33%,甲型副伤寒在伤寒热暴发疫情中占主导位置。但随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在2005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甲型副伤寒诊断方法

从血、粪便、尿液、骨髓或其它体液中分离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诊断甲型副伤寒的金标准,但这种病原学诊断方法往往需要3~7d时间,并受抗生素应用的影响,阳性率大大降低。临床中血培养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方法,一项临床观察发现血培养阳性率为13.63%,粪便培养阳性率为5.99%。此外骨髓培养更为敏感和有效,即使是病人已使用抗菌素的情况下仍有80%~95%能培养出致病菌,但抽取骨髓对患者来说很痛苦,并且增加了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风险,因而较少使用。而核酸PCR检测是目前公认最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能把标本中微量的核酸片段放大,捕捉到细菌的踪迹。

观看文章

伤寒和副伤寒都属于肠道传染性疾病,伤寒是由于感染伤寒杆菌而导致的,副伤寒它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副伤寒跟伤寒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一样的,主要是给予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像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也可以选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得了伤寒和副伤寒之后,一定要给予隔离治疗,通过抗感染治疗患者可以痊愈。

观看语音

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与伤寒大致相同,丙型副伤寒的特点是临床症状更严重,如败血症或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更复杂。副伤寒的治疗方法与伤寒相同。当脓肿形成时,可能需要适当的外科治疗。

观看问答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类型,是指寄生虫入侵人体后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而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给人体带来的损伤及具体表现症状,根据入侵人体的寄生虫不同有很...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是对人体现有免疫系统的一种形容,由于这种缺陷造成患者身体上出现严重病变,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临床上被称之为免疫缺陷疾病。根据免疫缺陷的方向...

传染病

传染病是一系列具有高传染性、高感染性疾病的特征。这种疾病可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也可能在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相互传染。通常情况下,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