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筛窦恶性肿瘤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通常使用放疗加手术的综合疗法。
药物治疗
本病药物多为化疗,一般无其他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1、鼻侧切开筛窦切除术
是切除筛窦恶性肿瘤的基本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在筛窦内或侵及鼻腔上颌窦和蝶窦的患者,手术视野好,且能够直接探查肿瘤是否向周围侵袭。手术从鼻侧开口,切除范围包括前后组筛房、中鼻甲、筛板。
2、眶内容清除术
筛窦恶性肿瘤容易累及至眼眶内,不少患者需要进行眶内容物清除(摘除眶壁、眶内软组织等)。部分患者术前难以确定肿瘤范围,应先进行筛窦切除,在术中探查眶骨膜是否完好,再决定是否需要摘除眶内容物。
3、颅面联合手术
对于肿瘤已经扩展到颅底的患者,应进行颅面联合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手术在额部做切口,钻孔,锯开颅骨,暴露侵犯至颅底的肿瘤进行切除,在鼻侧切开后切除鼻腔鼻窦内的肿瘤,手术后的颅骨缺损应选择骨板、有机玻璃、硅瓣片、颅骨骨膜等进行修复。但术后有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4、颈淋巴结清扫术
筛窦恶性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结的患者,需要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摘除颈部淋巴结。
放化疗
1、放疗
放射疗法是使用具有辐射性的射线,杀死癌细胞,治疗过程类似做影像学检查,依据肿瘤侵及范围、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照射方法。
(1)治疗原则:对于早期患者,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中晚期宜采用术前放疗+手术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单纯放疗。颈部无转移的早期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高的一般不行颈部放射,但对于局部晚期、癌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主张颈部预防性放射治疗。
(2)并发症: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黏膜反应,如口腔黏膜与鼻黏膜充血水肿、口干、鼻塞、皮肤干燥脱皮、红斑等。患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对症处理,保护黏膜。眼球受到照射,会引起角膜、结膜的放射性损伤,甚至引起全眼球炎,导致失明,放疗过程中保护眼球十分重要。
2、化疗
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给药方式可以是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以通过介入将药物注入肿瘤血管。在筛窦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多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或姑息疗法。用于手术或放疗前的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减少转移。局部治疗失败、晚期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可以行姑息性化疗,但不能改善生存率。可以选择5-氟尿嘧啶(5-Fu)、顺铂、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等药物。
物理治疗
1、激光疗法
常用CO2激光或YAG激光与手术配合使用,或治疗术后残留与复发病灶。
2、冷冻疗法
使用制冷剂在局部进行直接喷射,多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鼻为肺窍,肺气亏虚,邪毒内伏,积久不散,演变为脾经蕴热,循经上传,累及鼻窍,成为鼻窍癌变的基础,又因肿瘤发生与体质禀赋、七情内伤等因素有关,导致肝郁气结,气血凝滞,与内伏邪毒相合为患,诱生本病,逐渐胆腑热盛,病情发展。本病病机涉及肺、肝、脾、胆等脏腑功能失衡。由专业医生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选择方药进行治疗。
1、辨证论治
(1)气血凝滞鼻窍证
①证候:肿瘤初起,尚未行放射治疗,可见涕或痰中带血。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脉络缠绕,伴胸闷胁痛,耳鸣,舌质红,或有瘀点、紫斑,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涩或缓。
②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③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
(2)痰浊结聚鼻窍证
①证候:病变发展,或放、化疗初期,各种症状变得更加明显。鼻塞,流脓血性涕,味臭,头痛头重,或面颊麻木疼痛,肿物不平滑,色较淡,鼻内污秽浊涕较多,或有周围骨质破坏,伴胸闷不舒,体倦身重,胃纳差,或便溏薄,舌质淡滞或暗红,舌体胖,有齿痕,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濡缓。
②治法:除痰化浊,祛瘀散结。
③方药:清气化痰丸合苍耳子散加减。
(3)火毒困结鼻窍证
①证候:病至极期,或放、化疗中后期,肿物出现坏死或继发感染,鼻塞甚,流污浊脓血涕,腥臭,似鼻渊犯脑之状,头面痛剧,面颊肿甚,突眼或视力减退,张口困难,耳鸣耳聋,肿物暗红溃烂,易出血,颈有恶核,兼口苦咽干,渴而喜饮,心烦失眠,便秘尿赤,舌质红或红绛,少苔或黄燥,脉弦滑或弦数。
②治法:泻火解毒,祛瘀散结。
③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4)邪正相持鼻窍证
①证候:经过适当治疗之后,或因患者体健,正气渐盛,全身症状不显,局部可见肿瘤进展缓慢,热毒表现轻微,舌脉之象较为平和或弦细偏弱。
②治法:益气解毒,祛痰散结。
③方药:益气解毒方合苍耳子散加减。
(5)阳衰岩毒扩散证
①证候:或因治疗措施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或因经历邪正相持阶段后,由于岩毒过盛而渐居上风,正气无力抗邪而渐衰,病变向鼻窍外扩展,侵颅蚀脑,或波及他脏,见鼻窍窒塞,脓血不断,头痛身疼,夜不能寐,形体羸弱,卧床不起,饮食难进,二便不调,舌紫暗无津,少苔,甚至无苔如镜,脉细微弱或兼数。
②治法:益气温阳,和血散结。
③方药:阳和汤合益气解毒汤加减。
2、局部治疗
可用鱼腥草液、各种润滑油剂等滴鼻,每日6-8次,有利于排脓解毒,清洁鼻腔。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