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性黄疸是因肝细胞病变造成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致。凡能造成肝细胞功能障碍,影响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泌的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各种肝实质性疾病。
基本病因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功能障碍造成血游离胆红素升高,且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结合胆红素反流到血循环,造成血清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的胆素原也可经过损伤的肝进入体循环并从尿中排出。因此,患者产生皮肤黄染为主的诸多症状。
1、感染
(1)肝炎病毒感染: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其他病毒感染累及肝脏,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该原因导致发病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
(2)细菌感染:如细菌性肝脓肿、伤寒、败血症、肺炎球菌感染等。
(3)传染疾病:如血吸虫病、阿米巴肝炎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伯纳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
2、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度嗜酒或酒精中毒所致的酒精性肝损害疾病。
3、药物性肝损害
即医用药物、化学制剂或毒物等引起的肝实质和影响胆汁分泌的器质损害性疾病。
4、代谢与营养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血色病、Wilson病等。
5、心源性黄疸
缩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6、静脉阻塞性疾病
肝小静脉阻塞性疾病等。
7、肝硬化
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晚期。
8、其他
原发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哺育性黄疸等。
危险因素
长期饮酒史、慢性肝病史、肝毒性药物接触史和有肝脏肿瘤家族遗传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