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期发病患者发病前有流产、手术、感染等。月经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多数在月经期第1到6天发病,表现为突发高热、皮疹、发病后一到两周掌跖脱屑、低血压、3个或3个以上器官受累,出现呕吐、腹泻、肌肉疼痛、粘膜充血肿胀、肾功能、肝功能异常,意识不清、心律失常等。
典型症状
1、发热
为突发持续性高热或至少有一次热度高达38.9℃以上,常伴有畏寒。
2、皮肤黏膜损害
发生猩红热样红斑或弥漫性红皮病样皮疹,全身发疹,多侵犯躯干和四肢,主要局限于下腹、股部或关节伸侧,皮疹常发生于第一天,通常在3天内消退。面、眼睑、手足部可出现凹陷性水肿,可有广泛的黏膜红斑,眼结膜受累尤其严重,眼结膜下可有出血,口腔、食管、阴道和膀胱黏膜可产生溃疡。偶可发生水疱和大疱。大多数患者出现斑丘疹,伴有瘙痒,血小板减少可引起紫癜。脱屑具有高度特征性,发生于起病后10到21天,可局限于指尖,可累及整个掌跖皮肤或泛发。可逆性斑状脱发或休止期脱发、甲横嵴和甲部分脱失是晚期的非特异性表现。
3、低血压、休克
常于发热72小时内发生,成人收缩压低于90mmHg,可发生直立性晕厥或休克。如未及时纠正,可数小时内发展为休克,对治疗反应较差,表现为顽固性休克,持续2-3天。
4、多器官系统损害症状
(1)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会出现头痛、烦躁、嗜睡、精神恍惚、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幻觉、精神错乱、抽搐等症状。
(2)消化系统: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可增高等。
(3)泌尿系统:患者尿少甚至无尿,尿中出现蛋白和红细胞。
(4)心血管系统: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
(5)呼吸系统: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胸闷、咳嗽等症状。病情发展
本病可在感染后潜伏1-3天,之后表现为突然高热、低血压、休克等症状,1-2周后出现皮肤脱屑,4-6个月可逐渐缓解。
并发症
1、肺水肿
患者常出现咳嗽、胸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咳大量白色或血色痰等症状。
2、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高血压、心律失常、低血压、意识障碍、贫血并伴有出血倾向、感染等症状。
3、肝衰竭
肝衰竭主要表现为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皮肤黏膜黄染进行性加深、尿色进行性加深、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等)。
4、中毒性脑水肿
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脑损害症状明显,常见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运动性失语。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主要有出血、血栓栓塞、休克、各脏器功能受损等症状。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本病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呼吸窘迫、胸闷、咳嗽、血痰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7、心肌炎
本病主要表现取决于病变广泛程度和严重程度,少数无症状,轻者表现为咳嗽、发热、腹泻等非特异症状,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中毒性休克是由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综合征,多发生于应用阴道棉塞的行经妇女,也可发生于术后及产后的妇女、绝经期妇女、男性中毒性休克及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通过皮肤感染,在一定条件释放毒素且毒素进入血液,由此引发可严重致命的中毒性休克。
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少数病人发病前有全身不适、低热、肌痛或呕吐等前驱症状,但多数患者起病突然。
2、起病后伴有持续性高热(体温可高于38.9℃)、畏寒、咽喉痛、非化脓性结膜炎、深度嗜睡、间歇性神志模糊等症状。
3、发病第一天出现皮疹,表现为广泛的红斑,在3天内消退。
4、在发热72小时内,出现低血压,成人收缩压低于90mmHg,进展至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休克,甚至死亡。
5、病后10~21天,具有高度特征性的脱屑。
6、出现多器官损害。胃肠系统损害、肌肉系统损害、肾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系统损害等。
感染导致中毒性休克后,应立即住院治疗。医生会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治疗,杀菌和抑制毒素释放,稳定血压,支持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持续监护主要生命症象。对于主要感染人群,如行经妇女,应多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私处卫生。
观看文章中毒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嘴唇、舌尖、四肢和全身麻木以及四肢无力。眼睑不下垂,共济失调,声音嘶哑。严重病例可能包括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和昏迷。最后,呼吸和循环衰竭发生,团头鲂毒素在人体内迅速解毒和排泄。如果8小时后没有死亡,可以恢复。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