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诊断原则:
主要根据患者近期有无感染、使用药物、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体征、血常规、出凝血及血小板功能、血清学、尿常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分析、骨髓检查、脾病理学检查等,一般可明确诊断。
2、诊断依据: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体检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碍。
4)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具备TTP临床表现。
2)典型的血细胞计数变化和血生化改变。贫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跑碎片明显增高;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血浆ADAMTSl3活性显著降低,在特发性TTP患者中常检出ADAMTS13抑制物。部分患者此项检查正常。
4)排除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HELLP综合征、Evans综合征、子痫等疾病。
3、鉴别诊断: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2、其中(ITP)根据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
新诊断的ITP、持续性ITP、慢性ITP、重症ITP、难治性ITP。
3、TTP根据病因可分为:
遗传性TTP、获得性TTP。
4、获得性TTP又可分为:
原发性TTP、继发性T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是白血病,但这两种疾病都属于血液性疾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是主要的表现。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出现的恶性肿瘤,发病早期会有牙龈出血、流鼻血、发烧、肝脾肿大等表现,可通过骨髓检查确诊。
观看问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否自愈要看原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血液因素、有非血液因素。血液因素主要是免疫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很多时候70%的病人可以治愈。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像急性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这种也要看原发疾病。非血液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像结缔组织疾病,包括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把甲亢治好,则血小板减少一样也治好,像结缔组织一样的,把类风湿控制了,则血小板也就正常了,也就不会出现,这样也算是自愈。其他的脾功能亢进引起的,则要治疗原发病。
观看视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使得血小板升至正常,但是不能够治愈的。因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反复发作,多在感染以后会诱发发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之为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骨髓当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从而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通过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二线治疗促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等,可以使得患者血小板升至正常,然而如果病程当中,患者出现感染的发生,就会再次出现血小板的下降。
观看语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算是大病。大多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后可痊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问题、遗传基因以及感染性疾病所引发。可引起患者出现头痛、视力模糊、鼻腔出血、皮肤和黏膜出血、视网膜出血等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或者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并且持续出血时,可采用脾切除术进行治疗。
经过上述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所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算是大病。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