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
1、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1)出血倾向:
患者多表现为紫癜,即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紫癜通常分布不均,皮损压之不褪色。黏膜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以及血尿。女性月经过多较常见。严重情况可导致颅内、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部分患者无出血症状。
(2)乏力:部分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1)微血管病性溶血: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反复发作者可有脾肿大。。
(2)出血:皮肤黏膜、视网膜出血,严重者出现内脏和颅内出血。
(3)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头痛、意识紊乱、淡漠、失语、惊厥、视力障碍、谵妄和偏瘫等,变化多端。
(4)肾损害:蛋白尿、血尿,血尿素氮以及肌酐升高,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5)发热。
并发症:
患者出血过多或长期月经量过多可出现失血性贫血。
患者出血严重或长期慢性出血会引起失血性贫血,也可出现多脏器出血或者衰竭甚至死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皮肤上分散的出血点和其他轻度出血征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起病隐匿,紫癜和瘀斑可发生在皮肤和粘膜的任何地方,但最常见于下肢和远端上肢。血小板减少症状患者的出血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计数有很大的关系,血小板数量在20-50×10^9/L之间。如果患者检查出来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全方面的检查。
观看问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血液科疾病,在患上这种疾病时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会有皮下黏膜出血的现象,而且会出现皮肤上有出血点以及有红色的瘀斑,在患有这种疾病之后也会导致人身体出现明显的乏力现象。患有此种疾病之后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一旦确诊需要及时到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对症治疗。如果在初期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定期随访即可。如果伴随着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选用药物进行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能促进疾病的控制。
观看语音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非常急,分散在全身表现为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及内脏的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甚至是成大片型瘀斑。大多数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史,少数有体温升高、怕冷,一般多发于儿童,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的出血性疾病,一般是在冬春季节发病最多,要区分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贫血。
观看文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很多并发症。血小板减少则会出现皮下出血,这种皮下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的并发症,则要看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有免疫性因素,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言,就会有免疫系统疾病的相关症状。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减少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有结缔组织关节痛、类风湿,这种是免疫性的。还有甲亢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则会有甲亢表现,会有胸闷、多食、多饮、消瘦。免疫型的血小板减少,若是外感因素影响就会发热、发烧,每个原因都会有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