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病史、胆汁淤滞的临床表现,结合腹部B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CT检查、静脉胆道造影、磁共振胆管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胆管结石、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
鉴别诊断
胆汁淤滞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鉴别。
1、胆管结石
平时一般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腹痛或黄疸,如继发胆管炎时,可有较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身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体格检查可能仅可触及肿大或不对称的肝,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梗阻黄疸,常伴有皮肤瘙痒、疲倦、乏力、体重减轻,有时起病之初亦可表现有急性腹痛,伴有间歇性不规则的发热等胆管炎症状。体格检查主要发现肝、脾大;晚期患者常有重度黄疸、严重肝损害、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3、胆汁性肝硬化
乏力和瘙痒是胆汁性肝硬化比较突出的临床症状。患者一旦发生瘙痒,疾病常进行性加重。虽然瘙痒的发生与胆汁淤积有关,但部分患者也可在胆汁淤积出现前即发生瘙痒,因为受损伤的胆管上皮细胞可释放致痒物质,如组胺及阿片类物质等。体检可见皮肤黄染及色素沉着、黄斑瘤。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可导致肝脏中度或显著增大,质硬,脾脏也可呈中度或显著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