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基础病因介导的心肌损害,阻断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神经体液机制,去除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控制心律失常和预防猝死,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血栓栓塞,提高临床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
一般治疗
1、积极寻找病因,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控制感染、严格限酒或戒酒、治疗相应的内分泌疾病或自免疫病。
2、纠正液体负荷过重及电解质紊乱,改善营养失衡。
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所有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若无禁忌证均应使用ACEI,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对于部分ACEI不能耐受(如咳嗽)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ARB。
2、β受体拮抗剂
所有LVEF<40%的患者若无禁忌都应使用β受体拮抗剂,包括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应在ACEI和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3、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包括依普利酮和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对于在ACEI和β受体拮抗剂基础上仍有症状且无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应该使用,但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后者可引起少数男性患者乳房发育。
4、肼屈嗪和二硝酸异山梨酯
对于ACEI和ARB不能耐受者,可联合应用肼屈嗪和二硝酸异山梨酯。
5、伊伐布雷定
能减慢心率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但对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无作用。率控制无作用。经过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的β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和醛固酮拮抗剂后仍有症状,射血分数≤35%且窦性心率仍≥70次/分的患者,应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以降低心衰住院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对于LVEF≤35%的症状性慢性心衰患者,如不能耐受β受体拮抗剂或有使用禁忌,且静息窦性心率≥70次/分,应该使用伊伐布雷定。
6、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是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组成的一种复方制剂。若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经过ACEI、β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充分治疗后仍有症状,应使用ARNI替代ACEI,以进一步降低心衰住院与死亡风险。
7、利尿剂
能有效改善胸闷、气短和水肿等症状。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尿量及体重变化调整剂量。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氢氯噻嗪。
8、洋地黄
主要用于ACEI(ARB)、β受体拮抗剂、MRA治疗后仍有症状,或者不能耐受β受体拮抗剂的患者,能有效改善症状,尤其用于减慢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9、抗凝药物
对于有房颤或已经有附壁血栓形成或有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须长期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难治性心衰(对常规内科或介入等方法治疗无效)时,心脏移植是目前唯一已确立的外科治疗方法。心脏移植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心肺运动测试峰耗氧量<14ml/(kg·min);对于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心肺运动测试峰耗氧量<12ml/(kg·min)。
2、对年龄70岁的患者进行慎重评估后,可以考虑心脏移植。
3、术前体质指数(BMI)≥35kg/m2;的患者心脏移植术后预后更差,因此此类肥胖患者建议在术前将BMI降至≤35kg/m2;。
其他治疗
1、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可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及心室内的同步激动,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适用于窦性心律且QRS≥150ms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后仍持续有症状、且LVEF≤35%的患者。
2、免疫学治疗
国内外研究证实,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尤其是抗心肌自身抗体)有关。免疫学治疗包括阻止抗体致病作用的治疗、免疫吸附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具有尽早保护心肌、预防猝死、改善心肺功能等作用。
3、心衰的超滤治疗
床边超滤技术可以充分减轻DCM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容量负荷,缓解心衰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对利尿剂抵抗或顽固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减少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4、左室辅助装置治疗
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可考虑使用左室辅助装置进行短期过渡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患者主要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为特征,并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在临床诊断时往往需要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外心脏瓣膜病的可能性。在临床上,扩张型心肌病可以大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包括家族性、获得性以及特发性等多种类型,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则与自身免疫、代谢内分泌、营养以及多种疾病因素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1、目前为止,大多数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已经明确的病因有非感染性炎症、感染、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以及中毒等等。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逐步发展,不少扩张型心肌病被确定为遗传性因素引起,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食欲下降、腹胀、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
2、一旦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症状,患者就应该及时去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查体以及特殊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急性期应该尽快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之后则需要寻找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针对心力衰竭、心肌代谢以及抗心率失常等药物,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观看文章全心衰竭主要是采用药物的方式来控制心率和逆转心室重构,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双腿水肿、肝肿大和胸腹水的症状,建议要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平时要避免过度的劳累,也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饮食要合理的搭配,不能吃有刺激性的东西。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