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医生可能会通过问诊和辅助检查帮助明确病因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症状
胸闷、心悸、眩晕、晕厥、乏力、眩晕、活动时气短、阿-斯综合征、知觉丧失等。
2、体征
患儿可能有脉率缓慢、体温升高等体征。心脏体格检查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可能出现第一心音较低钝;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可能出现心律不齐、脱漏搏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可能表现为第一心音强弱不一,有时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绝大多数患儿心底部可闻及Ⅰ-Ⅱ级喷射性杂音,可闻及舒张中期杂音。
3、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超过0.20秒,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多正常。
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1个QRS波群。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2和5:4。
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④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各自成节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2)实验室检查
可能出现炎症指标的异常、尿蛋白或尿沉渣的异常、血沉增快、ASO滴度升高、心肌酶谱升高等。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片可能有心脏增大;超声心动图亦可能见到心脏功能或结构的异常。
鉴别诊断
1、房性心动过速
指起源于心房,且无需房室结参与维持的心动过速,可表现为心悸、头晕、胸痛、乏力等,心房率加快时可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多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为功能性阻滞。二者可通过心电图、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二度窦房阻滞
窦房阻滞是指窦房结冲动传到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阻滞。二度窦房阻滞分为2型,莫氏Ⅰ型即文氏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2倍;莫氏Ⅱ型阻滞时,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二者可通过心电图、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1、基于阻滞程度分类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都能下传到心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窦房结的冲动不能全部传达心室,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漏搏。通常又可分为两型:
①莫氏I型:又称为文氏现象。特点是PR间期逐步延长,最终P波后不出现QRS波,在PR间期延长的同时,RR间期往往逐步缩短,且脱漏的前后两个R波的距离小于最短的RR间期的2倍。
②莫氏I型:此型特点为PR间期固定不变,心房搏动部分不能下传到心室,发生间歇性心室脱漏,